专业建设

泰山学院2021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修订的指导性意见

时间:2021-03-16 作者: 来源:教务处 浏览:454

教处字[2021]10


各二级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是各专业开展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据,是学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载体,是学校规范教学管理,深化育人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抓手。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全面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构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我校专业认证和应用型大学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启动新一轮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工作。现就2021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出以下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成果导向,突出内涵建设,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个性化、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培养理念、培养定位、培养规格、培养模式、培养成效有机统一。

二、修订原则

1.产出导向,对接需求

贯彻产出导向(OBE)教育理念,对接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所有专业要加强社会需求分析,科学合理确定符合学校定位且体现专业办学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目标为指导,确定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充分支撑培养目标实现,课程体系充分支撑毕业要求达成。

2.遵循标准,突出特色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国家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等要求,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和专业办学实际,科学确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立足学校办学优势与专业特色,结合行业发展形势,加强特色课程和环节的设置,开发设置新工科与新文科课程,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3.强化实践,提升能力

结合专业特色与行业需要,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促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研训练相结合,学校大力推进落实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课程,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修订范围

普通本科专业

四、修订重点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主导地位,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人才培养大思政体系。深化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建设,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生态,不断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深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修订培养目标毕业要求

各专业要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基础上,适应“四新(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和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要具体、明确,适应社会需求,符合学校定位,体现专业办学特色。毕业要求要精准、细化、可实施、可达成、可衡量,支撑培养目标实现,指导课程体系设置。

3.调整优化课程体系

以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为抓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育课程有机衔接、比例协调、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明确各门课程、各培养环节对于实现毕业要求的贡献及程度,注意内在联系,不断整合优化、精选更新教学内容,避免课程之间简单重复、错位交叉等问题,体现专业办学优势与特色,注重教学内容与行业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紧密对接,补充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思想和成果,体现交叉学科的最新进展。

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完善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对见习、实习实训、实验、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实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优化设计,保证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将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摆在重要位置,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参加执业资格考试,支持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获取多种资格证书,增强创业就业能力。

5.加强体美劳及安全教育

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将体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不少于144学时的体育必修课,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融入课程大纲,学生修满体育学分、体质健康达标方可毕业;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把美育课程与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修满2个美育课程学分方能毕业;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各专业立足特色,开设不少于32学时的劳动教育必修课,形成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设置不少于1学分的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基础课,在学科专业中有机融入安全教育。

6.落实“四史”教育

贯彻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将“四史”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宪法法律等开设“四史”教育课程,优化课程设置,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1门课程。

五、课程设置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育课程等三大模块构成:

1.通识教育课程由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组成。通识必修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相关开课学院负责实施,详细课程见附件模板。通识选修课程最低修读8学分(师范专业6学分,外加6学分的跨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其中含1门(师范专业2门)建议修读课程、1门美育类课程。

2.专业教育课程由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专业必修课包括学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学科(专业)基础课本专业或专业类(大类招生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原则上,同一专业类,要设置统一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设置应以《国标》为依据,开设8~10门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专业选修课可根据专业特色化发展需要自主设置1~3个方向课程模块,且每个模块学分数一致,限定学生选择一个系列修读,并按要求完成该专业方向模块的全部课程。

3.实践教育课程由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两大类组成。课内实践主要包括课内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独立实验课程等,理论与实践(实验)结合的课程,学分须用“X+Y”的方式呈现(如:理论学时2学分,实验学时0.5学分,表示2+0.5分);课外实践分为集中实践和第二课堂实践。集中实践主要指安排在教学周内集中开展的实践内容,包括军事训练、实习实训(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劳动实践等;第二课堂实践主要指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内容。实践教学环节要完整体现能力培养要求,层次清晰,确保实效。所有理工类专业均开设1学分以上的金工实习,实践教学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30%,非理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20%。

六、学分、学时设置与计算

1.学分与学时设置

各专业学分和学时要求由各专业根据实际需要弹性设置,应符合相应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毕业要求总学分控制在160(工科专业170)。学分、学时分配要均衡,避免学生课时负担过重或过轻,每学期的学分量原则上应控制在25学分之内。

2.学分与学时计算

原则上,以理论课及理论课所含的实验课(习题课)教学为主的课程每18学时计1学分,公共体育课36学时计1学分。集中安排的实践环节(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金工实习、课程设计)1周计1学分;劳动实践1周计0.5学分;毕业论文(设计)8学分(师范专考察6学分),具体开设周数由学院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定,但不得少于8周;第二课堂实践学分按相关规定执行。

七、基本框架

1)专业名称及代码

2)培养目标

3)毕业要求

4)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对应关系矩阵

5)学制与学分

6)授予学位

7主要课程

8)课程设置与学分结构

9)课程设置及进度计划表

10)课程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矩阵

11)课程关系图(表述课程先后关系、逻辑关系,参照模板中的格式制作)

八、课程名称、开课单位及其编号

对于要求相同、内容相同、学时相同的课程,各专业必须使用规定的统一名称,并由教务处组织开课单位进行统一编号,未经教务处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对于要求不同的同一名称课程,课程名称后加简要汉字或字母进行区别。对于学时多、分几个学期安排教学的课程,安排几个学期就算几门课程,并在相应课程名称后加注ABCD等字母区分。所有课程均根据学科归属指定开课单位,新增课程需报教务处统一编码后录入教务管理系统。

九、本指导性意见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

1.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2.工程教育认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3.非认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附件.rar

Copyright©2024 泰山学院教务处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